找到相关内容195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观音菩萨修法介绍

    嫉恚及余业障,今于佛前,如罪忏悔。”《大智度论》第六记载:无量阿僧祗劫前,尔时有佛名师子音王。佛教化已讫,入无余涅槃,法住六万岁。尔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二名胜意。喜根法师,容仪质直,不舍世法,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3064052.html
  • 观音菩萨在中国

    菩萨的修证为例,说明般若是一切诸佛菩萨的不二法门。而在《楞严经》第六中,则比较具体地介绍了观音菩萨修持般若正观的途径及功用。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及有关介绍,在大乘经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如显教中的《法华经》、《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经》、《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大宝积经》第82及100、《楞严经》第6、旧译《华严经》第5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2664760.html
  • 净土宗史略(一)

    弥陀净土还早。道行般若经第六,恒竭优婆夷品,记恒竭优婆夷,当来弃女人身,生阿閦佛国。又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见阿閦佛国品,维摩诘从阿閦妙喜世界,来生此土,其他如大品般若经第二往生品,海龙王经第四法供养品,...明示现前,念心明记下忘,与念相应之慧心,对所缘清净境界,分别观察,如此系心一处,念慧相应,安住所缘,达到“心一境性”,便是念佛三昧成就。此种念佛三昧法,为大小乘所共修,如智度论七云:  念佛三昧有二种...

    刘果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5666042.html
  • 禅的哲学原理

    的真理,这叫做“空”的“无一物性”。   虚空性:永明大师曾引用了“释摩诃衍论”(第三),而在他著的“宗镜录”(第六)里面诠出虚空的十义。第一无障碍义(虚空于诸色法中无障碍),第二周遍义(虚空无所不至),第三平等义(平等而无所拣择),第四广大义(广大无分际),第五无相义(超绝一切色相),第六清净义(没有尘累,无所污染),第七不动义(虚空无成坏,无所动摇),第八有空义(虚空灭一切有量),第九空空...

    李世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11869287.html
  • 中国佛教译经史研究余渖

    刊现代杂志三二、三期,又转载于狮子吼第六第十、十一期),(三)记两种由中国译场方式编纂的非翻译佛典(刊新亚书院学术年刊第十一期)。由于上述论文的重点在译场分工制度的演变和效能,因此对所见到的史料,...易颂。第二,据说它是六百大般若经的精华所萃,于是许多僧俗便捧着它来借题发挥;大谈什么般若奥义,(例如海外某作沙门形的名女人得缘混迹学术界,便正在靠着这二百多言的简单经文在她主持的研究所中高唱似通非通的...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371304.html
  • 中国佛教人生理想论(二)

    传统的神灵不灭观直接影响了他对涅盘的独特理解。《高僧传》第六〈释慧远传〉载:  先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而已。远乃叹曰:「佛是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着《法性论》曰:「至极以...无为」思想极为盛行,影响所及,东汉的佛经汉译创始人安世高就以「无为」译涅盘,他译的《阴持入经》下云:  欲度世,是为尚有余无为未度;已无为竟,命已竟毕,便为苦尽,令后无苦。(注一七)  「尚有余无为未...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371305.html
  • 佛教目录学年表稿

    南京支那内学院发行《内学》年刊,内容精湛。   上海功德林佛经流通处编《增订简要书目》刊行。   1925年   7月,厦门南普陀住持会泉请常惺设立闽南佛学院。   李石岑于《民铎杂志》第六...二十四年)   庆吉祥等撰成《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十。   1289(至元二十六年)   永福大师杨琏真佳刊《至元法宝勘同总录》于杭州。   1290(至元二十七年)   普宁藏经道安、如一、如...

    冯国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71178402.html
  • 2006终南山供僧行

    问为什么叫“不修茅棚”时,守戒法师开示道,来自小品般若经第六:“不修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罗密”。也就是说,不著于法的意思,和《金刚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是一样的,有人问,法师问什么要住山,法师...

    【佚名】

    |供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0/1546066208.html
  • 《入行论》讲记(十九)

    在这种人面前,我们应当竭力宣扬大乘佛法中供养身体的功德。   供养身体,从象征性的角度来讲,可以指汉传佛教中的“燃指供佛”。《楞严经》第六[1]中讲:如果有能力的话,在如来的身相前烧燃身体、...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501526492.html
  • 《入行论》讲记(二十一)

    经》第六中说:“出家人不能对在家人顶礼。”《四分律》中说:“出家人不能对白衣顶礼。”密宗的《时轮金刚》中也说过:“出家人值得所有人恭敬顶礼。”但是,如果在家人的成就很高,出家人也可以向在家人顶礼。...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716346514.html